RSS订阅罗大伦博客-中医养生学习-减肥方法减肥食谱-养生堂
你的位置:首页 » 国学 » 正文

那些柔软的话语,温暖我们一生——“怡吾色,柔吾声”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0日 | 作者:罗大伦 | 0个评论 | 716人浏览

 

      我出生在东北,由于少年时期便出来求学,所以东北口音不重,但是乡音难改,走在北京的街上,经常有老大妈指着我说:“您就是电视里面那位有东北口音的老师吧?”

        东北口音有力道,干脆,比较形象,经常用象声词,比如把车“嗖”地一下开过去了,“bia ji”摔了一个跟头,等等。但是有的时候力道大了,东北人性格又直爽,所以,有时说话就有点像吵架,比如在一个家庭里面,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你到底在干啥呐?你搁那儿默叽啥呢,能快点不?”、“你傻呀你,都这么咸了,你还往锅里搁盐干啥呀”当然,东北人不全是这样的,但是确实我的很多东北朋友的家里,经常发生这样的对话,虽然这些家庭成员都是恩爱的。

         后来我读博士,认识了一些台湾同学,尤其是台湾女同学,我觉得她们说话的态度,让我耳目一新。我有个师妹和我住邻居,时有见面,我觉得她说话的态度,有些像电影里的日本人,说话的语调,彬彬有礼,也非常婉转。令我感觉,这样的说话方式,真的令人感觉如沐春风,也更容易接受,这令我开始思考各地的文化和语言沟通风格问题。

         前些日子给上交所讲课,一位工作人员说他刚刚去台湾旅游回来,告诉我他的最大感受是:原来林志玲那样的声音在台湾满街都是。

         似乎表面上东北人对那种温柔的口音是抵触的,我一提此事他们会说:“那么腻,谁受的了啊!”可是,现实生活中,我觉得却恰恰相反,我知道的好几位东北小伙子,就是娶了台湾太太,最近明星伊能静也是嫁给了一位沈阳的小伙子。

         我说了这么多,大家会奇怪,你到底想说什么呢?东扯西扯了一通?

         好吧,步入正题,我无意讨论东北汉子和台湾女子的性格问题,各地都有各种性格的人,我今天想聊的是《弟子规》里面的这句话:“怡吾色,柔吾声”。这话的意思是:在父母有错误的时候,要为父母指出来,但是,在指出的时候,要用令人感觉愉悦的表情,用温柔的声音语调来对父母讲话。

    

        那么,为何《弟子规》里面要求孩子批评父母的时候,要和颜悦色呢?这里面都有什么样的道理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这是对自己生活圈子里面的人说话,这是在一个系统内的,是对我们的朋友的。否则您和我抬杠,说对坏人也要这样说话吗?对不起,那不是我们今天讨论范围内的事情。

        那么,为何要训练我们“怡吾色,柔吾声”呢?


         这是一个“有效沟通”的训练。

         话说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大脑容量的增加,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学者们一直在研究在最近这几万年里,我们到底在进化着一些什么东西。现在大家得到的结论是:除了大脑容量稍有增加,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我们更多地是在进化与群体协调相关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在大脑皮质层里面,我们的大脑皮质层,是所有动物中最独特的,充满了皱纹,展开大约有半张报纸大,仅仅有2-3个毫米厚,但是,这么大的皮质层是我们人类的独家武器啊。

         研究者发现,动物大脑的容量,是与其能共同生活的、可以互相识别互相交流熟悉的群体数量相关,比如大猩猩的群体是20-30个,而人类是70-80左右,这个数字,是互相能熟悉记忆能交流的群体(而不是像蝗虫那样的群体)。也就是说,生活中需要协调的群体中个体的数量越多,动物的大脑容量就越大,人类是这里面的佼佼者。

          在群体生活中,每个个体都在调整自己,以便和群体和谐,如果调整不好的,群体解散,个体难以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就很容易被进化淘汰,所以,我们进化出了好多的协调特性和品质。

          比如,我们自私,这是动物本能,但是,为了群体生活,我们进化出了互助的品性,我们会互相照看,互相放哨警告。同时,我们会监督团队其他成员的错误行为,以维护群体的正常运行,我们同时也会维护自己的地位,以便在群体中不会被淹没。

           这种维护自己的地位的行为,我们今天叫做维护自尊。这种维护自尊的品性,是在漫长的进化中遗传在我们的大脑中的,比如,任何一个没有经过教育的婴儿,我们如果对他做出厌恶的表情,他立刻会感受到,并且开始哭泣,哪怕他只有三个月大,他才刚刚从母腹中出来,还没有接受我们的教育,他都有感受自尊被侵犯的本能。

       各位记住了,这是本能,是遗传而来的,是进化给我们留下的神秘的礼物。

        这种本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在办公室的时候,在人群中工作的时候,大脑中有一部分大脑皮质层会随时保持警觉,随时预警着周围人对我们自己的态度,比如,如果办公室有个人用一种蔑视的眼神看了您几眼,我保管您立刻可以警觉起来:“他什么意思,为何这么看我几眼?”

         这是人的本能。

         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想指出一个人的问题,比如,办公室大家轮流打扫,您提醒一位同事轮到他了,如果您用一种指责的、严厉的语气,您说:“你自己该自觉一点啊,怎么这事都能忘记啊,轮到你了!”

         大家猜猜,您知道他心里首先出现的是什么样的想法吗?他的大脑立刻的预警系统,会立刻首先启动,他会马上进入一种对抗状态:“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能这么对我说话吗?他瞧不起我吗?他想和我为敌吗?我在他心里位置这么低吗?......”

         此时,他马上想到的,绝对不是你讲的是否合理,而是你讲的事情,他怎么更好地回应你!更好地反抗你,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尊严。

          您所讲的事情,对不起,已经被抛在十万八千里之外了,而且,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很有可能,他会故意不去做,从而证明自己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大家可能会想,您讲的这个太绝对了吧?

          其实,这样的事情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

          前几天,看见两辆汽车刮蹭,猛地停在路上,一个司机下来就说:“你傻呀你,有你这么开车的吗......”结果,两人最后打起来了。

           在挤地铁的时候踩了别人的鞋,那人一张口:“眼睛长哪儿去了?!”然后大家吵了起来,一直到下车。

           我印象中特别深的一次,我在读书的时候,给自己开了一个中医方子,我开方子的分量都比较小,一般都是三克、六克的,甚至有的药用到一克。我记得我当时拿着自己开的这个方子,去了一家药店,这是我们家门口的一个药房,当时负责抓药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我当时把方子给了她,她一看这一克、三克、六克的,估计心里想这麻烦死了,于是她当时就瞪着眼睛说了一句让我终身难忘的话:“这是那个混蛋开的方子?!分量怎么小,让人怎么抓?!”

            当时我还是一个学生,不善言辞,居然无力反驳她,只记得她把方子扔给我,告诉我抓不了,我就沮丧地拿着方子走了,但是肚子里面这个气啊,说实话,直到今天我写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察觉到自己还是有些不快的(对不起,还是修行得不好啊)。

          这件事,让我真的感觉,我们老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觉得有时候人的一句恶语,会令人一生无论何时想起来,都会感到寒冷。这甚至影响了我后来的从医风格,我甚至要有意告诉大家,小的方子也可以治病的,并非一定要一麻袋的药才能救人。

           仔细想想,为何如此呢?就是认为这个售货员的恶劣的语气,令我感到伤害了自尊,我后来在脑子里设计了无数的如何回应她的话语,但是每次设计,我发现,最后设计的结局都是要令她难堪,令她痛苦。

           此事最终导致,我再也没有去过这家药店买过药。

           这是我去买药想要的结果吗?          

           各位,不要小瞧这种遗传的维护自尊的力量哦,当我自我觉察到这种情绪,我都吃惊它是如此的顽固,几十年都过去了,它的力量依然存在。

            其实,估计当时这个店员可能很辛苦,所以遇到这样的方子比较头痛,但是如果她用另外的方式表达,则结果会好很多。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令对方更容易接受呢?

           办法就是,不要让对方先引起维护自尊问题的警觉,不让这个系统启动,而是让对方将精力集中在探讨问题本身上。

           所以,此时指责、严厉的语气是基本不需要的,更多的时候这么做甚至起反作用。如果此时可以“怡吾色,柔吾声”,和颜悦色地与对方沟通,则问题会解决得更好。


           对于这点,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视的,比如,在佛教里面,就特别重视言语的修为。

            台湾著名的星云法师曾经说过:“多年以前,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这么一句话:‘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当时深深感到十分受用,于是谨记心田,时刻反省,随着年岁的增长,益发觉得其中意味深长……。”所以星云法师在生活中,随时用温暖的话语鼓励各种人,令大家感到时时温暖。

             在《无量寿经》里面,有这样一个词,叫“和颜爱语”,和“怡吾色,柔吾声”很接近,讲的就是面对众生,要用这样温暖的态度,这是一种慈悲。     

          日本著名禅师山田无文回顾一生的禅修经验,总结出的经验,就是《无量寿经》里面的这四个字:“和颜、爱语”,即要给人好的脸色看,要对人说充满爱的话。在他眼里,这两件事非常重要,是“解脱烦恼的人生之道”,是一种大的修行。

          佛陀曾经讲过七布施,就是一个乞丐问佛祖为何自己不幸,佛祖说因为你没有施舍,乞丐说我没有钱,我用什么施舍呢?佛祖说即使没有任何钱财,仍然可以做七种布施:用慈悲、温暖的目光看别人,这叫目施;用温暖的话语对别人说话,叫口施;用温暖慈悲的面容对别人,叫面施;用善心待人,叫心施;扶人一把,叫身施;给人让座,叫座施;给无家可归的人让一张床,叫房施。

          这七布施,很简单,都是生活中的细节,您如果能处处发出温暖,就是在修行,就是在布施。

          其实,所谓修行,就是养成良好的、向善的习惯。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比较难的,所以,如果从孩提时代,我们告诉她这个道理,让她了解与人沟通的智慧,在对别人提意见的时候,能够保持平和温暖的态度,这样的孩子,一生会少很多阻力,会更加幸福的。

          所以,《弟子规》里面,讲的其实都是一些生活的智慧、原理,仔细想想,道理很多。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佛家的小故事作为结束吧:有位著名的禅师,在年轻的时候学法,有一天参禅打坐,结果打瞌睡快睡着了,此时,他的师傅正好路过,一下看到了这个情景,这位禅师当时想:师傅会批评我参禅不认真吧?结果,师傅面容祥和,对他轻轻地说了句:“打扰了。”然后绕路走过。

        这件小事,令这位禅师温暖了一辈子,那种慈悲和关爱,令他一生受用。

        那些柔软的话语,往往会更具力量,往往会温暖我们的一生。

 

标签:

猜你喜欢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必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4年3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欢迎您申请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