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罗大伦博客-中医养生学习-减肥方法减肥食谱-养生堂
你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讲座 » 正文

《大便书》揭开便秘真相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3日 | 作者:赤血红涯 | 0个评论 | 846人浏览

  看过日本的《大便书》就知道,藤田纮一郎和寄藤文平两位作者对便便致以的是“肠道是第二个大脑”的赞美。所以,别掩鼻而过,今天的这本《大便书》,专门为你揭开便秘真相而来。

揭穿“解决便秘”的谎言


  首先,没有“宿便”这个概念,这不是医学名词,所谓“清宿便”、排毒都是商业名词;

  其次,请核对一下手头的药物说明书,所有使用了大黄、蒽醌类物质(如芦荟)的药物,别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肠道黑变病;

  第三,酸奶通便吗?这其实只是酸奶的副作用———乳糖不耐受症导致的轻度腹泻;

  还有,灌肠美容吗?其实它有可能冲走了你体内有益的肠道菌群……

  谎言1

  酸奶“富含益生菌,可治疗便秘”

  真相:益生菌量微不足道,酸奶通便是“副作用”

  “每天一杯酸奶,让你告别便秘”,铺天盖地的广告“酸奶通便”的概念深入人心。很多人都相信,酸奶中含有几亿个益生菌,有助于增加肠道蠕动、清肠通便。

  不可否认,常喝酸奶会摄入一定量的益生菌,加强肠道菌群中有益菌的‘阵容’,与有害菌对抗。可是,酸奶中含有的益生菌对于肠道菌群总数来说,仅是沧海一粟。对肠道缺乏动力的人来说,通过酸奶补充益生菌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摄入益生菌药物才足够。

  酸奶通便很多情况下是利用了酸奶的‘副作用’。亚洲人多发乳糖不耐受症,一些人在喝牛奶、酸奶后容易引发轻度腹泻,是因为乳酸破坏肠道碱性环境,肠道分泌大量碱性消化液来中和乳酸所致。另外,他表示,肠道菌群自身有调节作用,健康的人群无需通过摄入酸奶来补充有益菌。偶尔便秘的人喝酸奶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作为便秘的治疗方式。

  谎言2

  灌肠可以“解决便秘、美容养颜”

  真相:长期灌肠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抵抗力下降

  灌肠是近几年十分风靡的一种“养生”方式,都市女性尤其喜爱。虽然灌肠的方式略显不雅,但通过物理的方式通便,有排毒、美容的功效,也是医院治疗便秘的一种方式,似乎安全健康。

  然而,专家对此却持保留意见。在医院治疗便秘时,除非是严重便秘,一般不会轻易采用灌肠的方式治疗。灌肠虽然能够直接有效地通便,让人倍感清爽,但长期灌肠的方式容易“冲走”肠道菌群,导致肠道菌群失衡,降低身体抵抗力。久而久之,更容易带来各种肠道疾病。

  谎言3

  喝清肠茶可“清宿便、排肠毒”

  真相:长期用大黄、蒽醌类中药易致肠道黑变病

  “是药三分毒”,能够尽量通过非药物的方式治病是最理想的。市民黄小姐听信吃芦荟可以美容养颜、有助排便,她连续吃了五六年的新鲜芦荟,最近做肠镜检查才发现得了肠道黑变病。医生表示,芦荟中富含的蒽醌类物质是元凶。

  大黄、蒽醌类药物作为泻剂物美价廉,也是中医治疗便秘的常用药物,偶尔用于通便并不为过。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不仅会使肠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肠道蠕动变慢,还会引起肠道黑变病。市面上很多标榜着“清肠”、“通便”、“养颜”的保健饮品其实都含有这两类物质,不宜长期服用。

  两类便秘

  两种治疗方法

  器质性便秘

  A、肠癌、炎症、梗阻等引起便秘。

  B、继发性便秘。如患糖尿病、中风等疾病,吃降血压、降血糖的药物后,都会引起便秘;情绪也可引起便秘。

  治疗方式:排除器质性问题即可治疗便秘。

  功能性便秘

  A、肠道蠕动变慢、肠道动力不足。

  B、肠道敏感性变差。

  治疗方式:

  1.摄入蔬菜、粗纤维食物、多汁的水果,如韭菜、大蕉、猕猴桃等。

  2.多喝水、多运动(如摇呼啦圈、仰卧起坐、快步走等)。

  3.晨起喝三大碗开水后去排便,培养定时排便习惯。早晨是结肠反射最强的时候,喝大量的水有饱胀感,并且有一定的润滑作用,有助排便,肠道敏感性变差的人可通过此方法培养排便的条件反射。

  4.经常按摩腹部。按照肠道蠕动的方向,从肚子中间往外顺时针按摩,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

  5.偶尔便秘可通过服药解决。如服用乳果糖、使用开塞露等清泻剂;或者服用莫沙必利、益生菌片等动力剂;合并焦虑抑郁的人群可以适当使用抗焦虑药物。

  6.长期便秘者最好去专科治疗。

  词典

  ★便秘:3天以上没排便、排便困难可视为便秘。有些人排便的周期是两天,有些人甚至3天才排一次便。只要便便健康、排便不困难,都不算便秘。

  Q&A

  Q:经常忍住便便会不会影响健康?

  A:会。想便便的时候会产生便意,这时能够顺利排便是最健康的。因为人的感受能力是有耐受性的,如果环境不允许的条件下,忍耐住便便后,便意会暂时消失,粪便往上移,水分被吸收容易造成便秘。经常忍住便便,肠道的敏感性就会减弱,久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便秘。

  Q:有新闻报道藏在体内的便便可以多达6kg,这是真的吗?

  A:不大可能。人体小肠长度约为5-7米、大肠约为1.5-2米,正常人每天排便300-700g。按照6kg的便便计算,几乎是一个多星期没排便的量,其体积几乎可以塞满整个肠道。除非是参加大胃王比赛,正常人体内很少可能会储存如此大量的便便。

  Q:排便有排毒的作用吗?

  A:没错。虽然说肝脏才是人体主要的排毒器官,不过,正常的排便有利于将氨、细菌等毒性物质(这些物质长时间停留在体内可产生毒素)排出体外。从这个角度讲,排便的确有排毒的作用,还可以促进正常的新陈代谢。

  Q:便便时有黏液,肛门口潮湿、擦不干净,是不是有炎症?

  A:很可能。很多消化道炎症会刺激肠道分泌黏液,随便便排出。消化道出血也可能刺激肠道分泌黏液,出现油亮的黑色便便。如果便血带有黏液,很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如果有黏液、便血还伴随发烧,有可能是中毒性巨肠结,这些疾病都需要及时治疗。

  便便也有“脾气”

  “肠道被称为是‘第二个大脑’,肠道本身也会有情绪变化。”专家曾经做过临床实验,对焦虑、抑郁情绪的人进行排便测压,发现有情绪问题的人排便时,便便达到直肠,直肠感受到排便欲,刺激神经,进行排便。而有情绪问题的人会影响神经反应,减轻、中断排便欲,大便被挤压回去,水分在肠道内被吸收,形成便秘,致使便便更难被排出体外。情绪不好与便秘之间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针对有情绪问题的人,放松身心是缓解便秘的一个有效方式。

  你的便便够健康吗?

  便便颜色看健康

  黄色:健康的便便。

  深褐色:可能是吃了深色的食物或摄入药物造成的;若便便有点干,可能是便秘了。

  黄绿色:便便成形、细长,可能是蔬菜吃多了或摄入较多富含叶绿素的食物。

  蓝绿色:可能是食物中毒了,可能伴随发烧、呕吐,也可能没有其他症状。

  红色:大便后擦拭到血,大部分是痔疮、肛裂引起的;便便本身夹杂有血,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或肿瘤引起;也有可能是上消化道严重出血(可能导致休克),最好去医院做检查。

  黑色(干燥):便便干、排便困难,可能是便秘了。

  黑色(油亮):便便黑色且像柏油一样发亮(出血后红细胞中的铁刺激小肠分泌粘液,与便便混在一起发出油亮光泽),很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有可能是息肉、肿瘤的表现,要去医院检查治疗。

  浅色:便便颜色变浅,甚至变成白陶土色,表明胆汁分泌不足,可能是阻塞性黄疸,情况比较严重,应及早就医检查。

  便便形状知健康

  成形的便便:健康、长条状的便便状态最佳。

  颗粒状便便:便秘时便便长时间滞留体内,水分被肠道吸收,形成颗粒状便便,导致排便困难。

  半固态半水样便便:可能是肠道细菌感染,还不算很严重,但要注意饮食卫生。

  水样便便:可能是细菌感染,肠道分泌水分增多,可能伴随发烧、肚子痛症状,多半是吃错东西了。

  便便是这样诞生的———食物的“一日游”

  “广州结直肠癌发病率每年递增5%,是世界平均递增速度的两倍”、“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跃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我国大肠癌发病年龄以40-60岁之间居多,比西方人足足早了10-15年”……一系列的数据都表明,肠癌以极具威胁性的姿态向都市人袭来。

  其实,恶性肿瘤和各种消化道疾病发生时,身体可能会发出一些警告“信号”,便便的变化就是其中一个。因此,学会观察便便,可以有效监测身体的健康状况。

  规律排便是健康指标

  从食物进入入人体,至便便被排出体外的过程一般为24小时左右。

  不过,不同人的排便“周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一天排便1-2次,1-2天排便一次属于正常范围。当然,有些人一天排便3次,或3天才排便一次。只要排便的周期稳定、大便成形,也没有什么问题。出现便秘或排便异常(周期异常,便便的颜色、形状出现异常,排便有痛感等),是身体发生变化的信号。

  食物如何转化成为便便

  A、口腔、咽部:咀嚼、吞咽、初步研磨食物,加入部分的消化酶。

  B、食道:运送食物入胃。

  C、胃:进一步研磨食物,加入大量消化酶,促进消化。

  D、胆、胰:分泌胆汁、胰酶,促进淀粉、脂肪的消化。

  E、小肠

  十二指肠:刺激胆汁、胰酶的分泌,促进蛋白质消化。

  空肠、回肠: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F、大肠

  盲肠、阑尾:衔接小肠与大肠、平衡菌群。

  结肠:吸收水分、加入细菌、形成便便。

  直肠:便便准备排出体外。

  便便的3大危险信号:40岁以上、经常便秘、排便异常

  便秘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遭遇的健康问题,看似无伤大雅,却又可大可小。排便困难意味着身体健康可能出现问题。造成便秘的原因主要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可能是饮食习惯造成的,严重便秘也可能是肠癌引起的,因此,不能因为便秘很常见就掉以轻心。

  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名列第二)逐年提升,治疗效果差、五年生存率低。因此,一旦发现便便异常,特别是40岁以上、消瘦、经常便秘、排便异常的高危人群,建议最好做一做肠镜检查,排除肠癌。


标签:

猜你喜欢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必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4年3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欢迎您申请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