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代表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气温明显升高,同时雨水增多。养生专家说,气候炎热人体大量出汗,脾胃消化功能随着变差,一些疾病也会随之而来。这时人们养生应注意顺应天气变化,饮食宜清淡,运动应有度
注重养“心”
中午小睡
头痛、失眠、乏力、烦躁、坐立不安……刚进入夏天,不少人会有这些身体不适的症状,但是又说不上是得了什么具体的病。据医生介绍,这跟心脏的承受度有关。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此时不仅情绪易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自我调节,切忌大喜大悲,让情绪保持平稳。
运动适度 晚睡早起
“立夏”之后,天亮得早,人们也起得早,晚上相对睡得晚,这就容易造成睡眠不足,加重身体的不适感。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在这个时候增加午休就非常有利健康。下午1时到3时之间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加上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供血相对减少,睡个午觉能让大脑得到休息。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抽出几十分钟时间听听舒缓的音乐,或是闭目养神一下,也能起到休息的作用。
专家指出,从养生的角度来说,立夏期间的运动大有讲究,千万不能过于剧烈。
立夏前后气候变化比较显著,早晚温差大,人们容易得病。在这样的情况下,过分消耗体力的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一定损伤。正确的做法是,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每次几十分钟,让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了。立夏到来,除了天气变化,人们的生理状态也发生改变,应该注重适量运动,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
进入立夏后,人们明显感觉昼长夜短了。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人们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适宜“晚睡”、“早起”,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让身体平和过渡到夏季。
多进稀食 少吃凉食
立夏前后冷暖空气交汇频繁,人体免疫机能随之逐渐下降,病菌易感性增强,肠胃抗病功能较弱,感冒发烧、肠胃不适也成了多发病。人们在这期间,不要贪图冷饮凉食,特别是刚从冰箱取出来的食物,不能急着吃,应该放一会再吃。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注意。
多进稀食是立夏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可以在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则喝些汤水,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而粥的做法,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当放一些猪肉、牛肉和蔬菜类食物。此外,针对立夏期间的天气情况,还可以在煮粥时加些荷叶,可醒脾开胃、养胃清肠。此外,还可以在粥里加些绿豆、海带,有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立夏后人们还应该注意补营养。首先是应该补充维生素,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杨梅、桃等新鲜果蔬;还要特别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等都是富含钾的食品。此外,还要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