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家港资“坐堂医”式中医中药馆在深圳南山区开业,这是深圳作为试点城市后又一家开展“坐堂医”的药店。记者从广东省中医药局了解到,截至2012年9月份,广东省各地共有85家药品零售企业开展中医坐堂医试点,其中广州市5家、深圳市42家、佛山市4家、顺德区1家、韶关市12家、中山市13家、江门市8家。与深圳的“开放”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州不少药店负责人反映,在申请设立中医坐堂医诊所时遭遇政策执行瓶颈,呼吁尽快为“坐堂医”正名。
深圳:“从筹备到开业仅用3个月”
“我们在香港一直都在做中医与中药联合运营的‘坐堂医’模式,这次在内地首开中医中药馆将地点选在深圳,主要是看中深圳比邻香港的地理优势,深圳也为我们开办中医中药馆提供了不少便利条件。”上述刚刚开业的药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筹备到开业只用了3个月时间。”
据了解,2001年底监管部门以“出于经济利益驱动开大处方、误导诱骗消费者购买药品”等问题,对所有坐堂医,无论良莠、真假,统一下达了“驱逐令”,使“前厅看病、后堂抓药”这一中医的传统模式彻底消失。2007年11月,深圳率先试点中医坐堂;2010年7月,《深圳市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2010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全国推开试点工作,并出台了《中医坐堂医诊所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医坐堂医诊所基本标准(试行)》。
去年9月,深圳市为中医坐堂医诊所建立准入标准,对“中医馆”、“中医坐堂医诊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准入标准提出具体规定。中医坐堂医诊所率先“破冰”,并由试点到法律层面的准入。近一年来深圳市民也许会发现,过去传统的“前厅看病,后堂抓药”的中医诊病模式在深圳的大街小巷变得常见。
记者了解到,在深圳市,申请人可以到各区卫生行政部门受理窗口免费领取相关申请书,也可以从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网站上下载申请书,受理申请后,符合条件的,卫生行政部门将在20个工作日内予以许可,流程十分简单方便。“由于目前‘坐堂医’只需经过区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即可成立,所以2012年全市的情况尚未统计出来。”深圳市卫人委中医处处长廖利平表示。
广州:相关政策未出台致申请难
2009年10月广东省中医药局再下文将试点范围扩大到珠三角九市(广州、佛山、肇庆、东莞、深圳、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试点三年多,广州仅有5家药店成功申请到中医坐堂资质,也就是说目前广州绝大部分药店不能提供“坐堂医”服务。
广东一家大型连锁药店的潘姓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2007年深圳开始试点的时候,他就十分密切地关注政策的动向。今年8月份,潘先生决定为店里坐堂中医“正名”,于是跑到药店所在地的广州海珠区卫生局申请设立中医坐堂医诊所。“根据规定,药店要具有独立的中药饮片营业区,饮片区面积不得少于50平方米;中药饮片数量不少于400种,这些要求我们都能达到,再加上国家都放开试点了,所以就尝试去申请。”
但令潘先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海珠区卫生局竟表示暂时没有相关项目可申请。而记者拨打广州市卫生局的电话了解开展坐堂医的情况,得到的答复是“具体情况要与各区卫生局联系。”在广州市卫生局的网站上,记者也没有查询到相关信息。
在潘先生看来,广州市开展中医坐堂试点,正是少了类似于深圳市的积极性和推广力度,以至于试点的相关配套政策迟迟不出台,导致药店申请无门。“现在黑诊所那么多,还不如放开药店‘坐堂医’。”广东金康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浩涛表示,据他描述,广州不少连锁药店都想试水“坐堂医”,但苦于找不到相关部门来管这个事。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药店“坐堂医”水平整体参差不齐,也存在无执业医师资质的江湖郎中混杂其中的现象,如何有效监管、保证相关消费者的权益,也成为一道难题。
业界观点
“中医坐堂”是一种新的盈利模式
广东金康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浩涛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药店运营成本上升很快,一线城市店租每年上升30%以上,人力成本也不断走高,导致药店行业整体来说日子都不好过,如果能全面放开药店“坐堂医”,确实也能给药店行业开拓一种新的盈利模式。
“在深圳‘中医坐堂’的药店盈利情况都还不错,可以说是为药店的生存提供了曙光。”深圳一家开展了“坐堂医”服务的药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表示,药店开设“坐堂医”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为社区提供更专业的健康服务,多一种盈利模式;二是中医药不分家,如果没有中医,药店卖中药做不大;三是中药饮片相对毛利较高,能有效促动中药饮片的销售。
据悉,国内普通药店中药饮片的销售占比只有5%左右,但深圳设有“坐堂医”的药店这一比例能达到10%以上,另外医保刷卡的收入占比也比普通医保店三分之一的比例要高一些。“药店的日子都不好过,中医坐堂无疑能给药店行业开拓一种新的盈利模式。”潘先生也如此表示。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