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夏季,烈日高照之外,不时有阵雨雷雨光临,淋湿了还是小事,回家冲个热水澡,擦洗擦洗,喝碗降火治感冒的凉茶就没事了。可是,你知道针对夏日里的大雨天,要怎样保护自己的个人健康吗?
雷雨天频现 需防四种疾病
哮喘高发
观察发现,雷雨天哮喘患者去医院的频率会增加15%。海河医院呼吸科专家吴琦指出,桑拿天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真菌、霉菌等过敏原的繁殖和生长,再加上雷雨天气压低,空气中飘浮的过敏原浓度会明显升高。最危险的是雷雨天的一前一后,之前是极度的闷热潮湿,雨后的高温又会让过敏原迅速飘回空中。
哮喘患者雷雨前减少户外活动,下雨时开点门窗,让自然风和雨水把过敏原从家中赶走。雨后如出现太阳暴晒、温度升高,出门时不妨戴上口罩,以防过敏原。
肠胃易“受潮”
医大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邦茂说,湿度大、忽冷忽热、气压多变,人体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引起胃酸分泌不正常,出现功能性肠胃炎。
此外,雷雨天气温一般都会下降个五六摄氏度,平时脾胃不好的人容易胃部受凉,就是中医常说的“脾虚湿滞”。多雨潮湿还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因而极易诱发夏季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如痢疾、腹泻等。因此,对于肠胃较脆弱的人来说,一来要避免受凉,二来可适当吃点祛湿的食物,如薏仁、扁豆、冬瓜,可以熬粥或煮汤。另外,中医讲“暑必夹湿”,食用竹叶、荷叶、西瓜翠衣等可以解暑利湿;“苦能燥湿”,多吃苦瓜、苦菜、莴笋、芹菜等苦味食物也很不错。
养护心血管
公安医院院长、心内科专家田凤石提醒:雷雨前闷热,气压低,空气湿度高,易缺氧;雨后暴晒,心血管调节功能不好或本身有心脏病的人这时会感觉症状加重,血压也易波动,可能诱发心绞痛、心梗、心衰。还有人闷热时烦躁、出汗多,人体水分随着汗液蒸发,血液的黏稠度较高,易出现高黏状态,形成血栓,容易造成缺血性疾病。
专家建议:
1.有心脏病或冠心病的人要勤量血压,常测脉搏,常备硝酸甘油等。
2.闷热天气多喝水,血压不很高的人,可喝点淡盐水。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高油、高脂肪。
3.吹空调要适当,家中保持开窗通风。雨后暴晒天气尽量避免外出,尽量一早一晚外出活动。运动要适度,活动后只要微微出汗稍稍有点气喘,就可以了。
4.装有起搏器的患者雷雨天尽量别外出。
易患手足癣
天气的潮湿使人体内湿与外湿交困,皮肤科患者明显增多,真菌性阴道炎、手足癣等真菌性疾病与湿雨天气密切相关。
足癣:俗称香港脚,和潮湿闷热有很大关系,雨季,足部在雨水中浸湿又在室内自然阴干,很容易被霉菌感染。
蜂窝组织炎:足癣的常见后遗症之一是蜂窝性组织炎,如不及时有效处理,可能有致命危险,而且容易反复感染,往往稍微潮湿闷热或足部泡水就会再度感染。
足部湿疹:包括有汗疱疹、接触性皮肤炎等等问题,发生原因很多,但夏季雨天足部潮湿闷热会加速恶化,病人有可能因为如此而加重病情不易根治。
公安医院皮肤科主任陈敬建议:
1.患有手足癣的患者在多雨季节应尽量不要下水,以免引起细菌感染,导致足癣的加重;不同的手足癣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外用抗真菌药剂型。
2.在雷雨季节,家长要教育小孩不要玩污水,遇雨天污水湿脚后,要尽快冲洗干净,可用1%的盐水对脚部进行浸泡,以免患上水浸性皮炎。少穿透气性差的雨鞋和运动鞋,内裤、鞋袜湿后要迅速更换,清洗后以风筒吹干,保持干爽是防止真菌感染的最好方法。
三种时刻 防雷击紧急措施
室外防雷
1.尽可能中止室外活动。就近寻找安全的地方,如山洞、成片的房屋、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应尽量降低重心,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不要躺在地上、壕沟里,不要靠近铁塔、烟囱、电线杆等高大物体,不要在开阔地带骑车和骑马奔跑,更不要撑着雨伞等金属杆物品。
2.尽可能消除遭雷击的隐患。穿胶鞋、雨衣,或用木柄、竹柄伞,取下金属的饰物。
室内防雷
1.关闭好门窗。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预防接触电压和旁侧闪击。
2.不要靠近、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等。
3.雷雨天气别洗澡。尤其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4.不要使用没有采取防雷措施的家用电器。如电视、电脑、电话等。最好拔掉所有的电源线和信号线。
遭雷击时采取紧急措施
雷电交加时,若头、颈、手部如蚁行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并扔掉身上所佩戴的发卡、项链等金属饰品,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如果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说明自己已处于近雷暴的危险地带,参照室外防雷措施。不要与别人拉手,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关键字:出门前关好家中门窗、切断电器电源,饮食祛湿,衣被暴晒,增加社交。
饮食起居要除湿
多吃除湿品
大雨可以驱走高温,为我们带来丝丝凉意,很多人因此胃口大开。但是多雨潮湿的夏季,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因而极易诱发夏季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如痢疾、腹泻等。不卫生的食物不要吃,尤其生吃的水果和蔬菜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最好不吃,如果吃应先回锅加热;不吃直接从冰箱中取出的食品,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因为太寒凉的食物会损伤胃的阳气,造成不适;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的食物,防止生热过多;水果也要选择一些不太腻的品种,如西瓜等,但要注意适度。
可以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仁性凉味甘淡,有健脾利湿、补肺清热、止泻抗癌等作用,可以加入饭中同煮,煮汤、磨成粉服用或冲泡食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等。
衣被常暴晒
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不管是吹空调还是外出,不可过分贪凉,防止受湿、受寒。
不要淋雨,防止感冒及关节炎、风湿等疾病复发。中医认为,“风邪易去,而湿邪黏腻最难去”,风湿病人最怕阴冷潮湿的气候,潮湿多雨的天气会使“老风湿”复发,也可能使一些健康人发生风湿病。如果穿凉鞋走在雨水里,回到家要及时把脚擦干,换上干燥的鞋子。
加强室内通风,利用空调的除湿功能。但晚上睡觉前最好关上窗户,或将窗户开一窄缝,拉上窗帘,睡觉时盖好被子,不要着凉。家电最好能不时地使用一下,借助电器内散发出的热量,驱散水汽,也防止电路受损。
衣服一定要晾干,被褥经常清洗晾晒,防止多雨潮湿天气滋生病菌导致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布艺沙发很容易吸潮,要保持沙发的清洁,定期除尘,另外最好定期清洗。还要把拖把消毒清洁,洗后放在通风的房间。
在路上注意交通安全
暴雨季的清晨通常都会雨雾弥漫,使人看不清听不着,较之平常更为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大家在雨季清晨不妨尽量早起一些,给自己预留出充分的时间,平平安安上班去,高高兴兴回家来。
多运动、社交 避免心情“发霉”
下雨天又阴湿又烦闷,阴霾的天空总给人一种快塌下来的感觉,人的心情也跟着在风雨中惆怅起来。专家说,雨天气压低,人体会感到胸闷气短,心情也会变得郁闷。当空气湿度大于70%时,人的精神容易出现疲惫、烦躁不安、极易发怒等症状。连雨天正是抑郁、烦躁以及焦虑等症状的高发季节。
如何改善这些症状呢?为减轻工作压力,专家建议白领族在下班后,不妨多采用些办法保持自己心情愉快。
1.找一件自己感兴趣、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来做,借此放松心情。
2.多到室外空气清新、场地宽敞的地方进行运动,如散步、练太极拳、跳健身舞等。
3.多参加娱乐活动或其他社交活动,多和他人进行交流。
4.适当服用复合维生素B类、谷维素等,调节精神情绪。
5.洗个热水澡也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和神经柔软下来。调节自身体的“内环境”。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